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“这茶存废了!”
李叔捧着那罐2018年的白毫银针,痛心疾首。
干茶色泽暗沉,早失了当年的银灰亮泽,凑近一闻,期待的清雅毫香蜜韵踪迹全无,一股沉闷的、带着淡淡尘土气的怪异味道挥之不去。
“不可能啊!” 他百思不解。
“我明明特意把茶叶罐放在书房的博古架上,保持开窗通风,怎么还会受潮串味呢?”
他突然又想起了朋友老王,他跟自己可谓是两个极端。
尽管老王把白茶裹得里三层外三层,塞进完全不透气的密封箱,结果去年打开,一股酸闷的怪味扑面而来,茶叶也失了活力。
图片
正当李叔对着两罐“遇难”的好茶愁眉不展时,恰逢老茶友陈伯来串门。
他拿起罐子看了看,又嗅了嗅,笑着摇摇头:
“老李啊,你这'通风’和'密封’的路子走偏喽!”
“存白茶,既要把它裹严实,又得给它找个能喘气的地儿。”
相信陈伯的话,有许多茶友听着一头雾水。
什么叫要把它裹严实,又要给它找个能喘气的地?
这究竟是不是在自相矛盾呢?
今天就来为各位答疑解惑。
图片
《2》
密封,是白茶储存的首要因素,属于“内因”。
当我们将珍贵的白茶交付给时间,期待它在岁月中安全转化、愈陈愈香时,“密封”就是守护其品质的第一道、也是最重要的生命线。
此处的“密封”,绝非指将茶叶完全置于真空或绝对的无氧环境中,而是指在茶叶的包装层面,构建一个坚固的物理屏障,隔绝外界环境对茶叶的侵扰。
这是保护白茶内在小宇宙稳定的关键。
如何实现有效的密封?建议使用三层包装法。
第一层使用食品级的铝箔袋,它可以绝对地阻隔光线、异味、水汽和氧气。
将茶叶装入后,务必挤出袋内的大部分空气,再用封口夹或细绳紧密封口,这样更保险一些。
第二层使用厚实的食品级塑料袋,它作为铝箔袋的补充和防护,会加强水汽和异味的阻隔,提供物理缓冲。
图片
选择厚实、无异味的塑料袋,将封好口的铝箔袋放入其中,同样需要挤出空气,紧密封口,假如有自封条务必要压紧。
这层进一步提升了防潮、防异味的能力,并保护铝箔袋不被尖锐物刺破。
第三层使用无异味、厚实的瓦楞纸箱,它能起到最终防护、遮光、缓冲的作用。
选择五层以上、坚固无异味的原色瓦楞纸箱,将封好两层袋的茶叶放入箱中。
箱内空隙可塞入无异味的填充物或者固定茶袋,这样可以减少晃动和箱内空气的流通。
最后用强力胶带将纸箱所有的缝隙,包括底部和盖口接缝处全部密封起来。
密封的本质是为白茶创造一个高度可控、相对稳定、隔绝外界侵扰的微环境。
它锁住的是茶叶自身的精华与活性,隔绝的是外部环境中的破坏因子,比如水汽、异味、过量的氧气还有光线。
图片
《3》
通风,是白茶储存的环境因素,属于“外因”。
理解了“密封”是针对茶叶包装内部的绝对保护,那么“通风”的要求,则完全指向白茶储存的外部大环境。
这里的“通风”,绝非指让风直接吹到茶叶包装上,更不是打开茶叶罐或包装袋透气!
其核心含义是:储存白茶的房间或空间,需要保持适度的空气流通,避免密闭、潮湿、闷热、污浊的空气长期停滞。
这是保障白茶外在储存环境健康的关键。
驱散湿气,保持环境干燥,这是环境通风的首要目的!
尤其在南方梅雨季、回南天或沿海的潮湿地区。
图片
空气的流动能有效带走环境中的多余湿气,防止湿气在墙壁、地面、角落甚至包装箱外部凝结。
毕竟一个持续高湿的环境,即使采用了三层包装法,长期来看风险依然很大。
除此之外,流动的空气能带走或稀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异味源。
比如新房子的甲醛味、家具味、食物味、宠物味、霉味等。
如果这些异味分子在密闭空间中浓度升高,就会增加渗透包装的风险。
因此保持空气清新,就是减少异味的威胁。
“通风”的本质,其实就是为储存白茶的外部大环境营造一个干燥、洁净、清爽、无异味、温湿度相对适宜的空间。
它保障的是白茶包装所处的“房间”是健康的,而非让风直接去吹茶叶本身!
图片
《4》
总的来说,密封的内环境 + 通风的外环境才是白茶的陈化之道,二者是相辅相成,和谐统一的。
密封作用于茶叶的包装内部,核心目标是隔绝水汽、异味、过量氧气、光线这四大破坏因子,为白茶构建一个高度防护的“堡垒”。
通风作用于茶叶存放的外部空间,核心目标是维持一个干燥、洁净、清爽、温湿度适宜的空间,消除滋生霉菌、害虫、积聚湿气和异味的温床。
这些反应的共同作用,促使白茶的风味发生转化。
新白茶的鲜爽清香逐渐转化为老白茶的醇厚甘甜,毫香蜜韵可能演变为药香、枣香、陈香;
茶汤也会变得更加醇和、稠滑、饱满。
图片
这个过程,就是白茶“越陈越香”的核心奥秘。
它需要时间,更需要一个隔绝外界干扰、且具备基本转化条件的微环境。
严密的“密封”恰恰提供了这个稳定的转化空间,而并非完全窒息茶叶的活性。
因此,“密封”与“通风”是各司其职、和谐统一的。
没有外环境的“通风”保障,再严密的包装也可能在潮湿闷热污浊的环境中失守;
没有内包装的“密封”守护,再好的外环境也无法阻止水汽、异味、光线对茶叶的直接侵害。
唯有内外兼修,才能让白茶在岁月长河中安然转化,沉淀出时光赋予的醇美。
图片
《5》
白茶的陈化,是一场与时光的温柔对话。
它以“密封”筑起堡垒,守护纯净本真;
借“通风”吐纳天地,维系环境清宁。
看似矛盾的要求,实则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,共同指向一个目标。
那就是让每一片叶子,在岁月静好中,安然沉淀出属于自己的光阴之味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通优配-靠谱股票配资-配资炒股平台-股票正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